为什么对科睿唯安收购中资IncoPat专利数据库要提高警惕
面议
江苏-苏州市
有效期长期有效
产品详情推荐
产品属性
业务类型
申请
知识产权类型
专利版权申请
专利版权申请地区
国内专利版权申请
所有参数


     据IP圈小灵通百科君爆料,全球专利数据库服务提供商——美国科睿唯安公司收购了中资背景的IncoPat专利数据库及其母公司。

听到这个消息后,还是比较震惊的。立刻放下了在正成文中的中美竞争视角解读新专利法,而进入这个专利圈突发的中美收购案中。

在当前中美对抗的大环境下,这起收购有很多亮眼的标签容易引人遐想:美资背景的收购方、中国**自主且具有广泛应用的专利数据库IncoPat,专利大数据,企业研发创新轨迹……。

为什么要对这起收购提高警惕?

*大的原因:此次收购完成,中国短期内几乎所有具有广泛应用的专利数据库服务提供商都被国外、外资或外籍人所控制!

当中国正在各个领域大力破解关键技术“卡脖子”问题,加快研发追赶时,支撑研发活动之一的专利数据库却已悄悄披上了“国外背景”的外衣。

于是就形成了中国企业需要借助外部控制的专利数据库来支持研发活动,从而去破解西方在关键技术上壁垒的逻辑怪圈。

这在中美贸易战前,可能根本不是问题,中国对全球化始终保持开放态度。但是如果从未来一二十年中美关系的角度来看,尤其是存在科技脱钩的可能性下,无论从信息安全还是从大数据角度,这样的配置都有些“如鲠在喉”的感觉。

下面我从专利数据库的前世今生,科睿唯安此次收购的意图,和中国专利数据库未来发展三方面来做一点分析。

01  专利数据库的前世今生

百度百科对专利数据库的定义是:以互联网或局域网为平台的大型专利信息服务系统。这是基于计算机与网络已经比较完善的时期。

而早期在没有联机时的专利信息查询相对简陋,只能通过手动查询的方式来进行,这也是中国专利局建立之初的检索方式。

全球范围,提到专利数据库,就不得不提到德温特(Derwent)专利检索系统,这是目前全球*权威的专利情报检索系统,也是科睿唯安产品体系中皇冠上的那颗明珠。

1948年,当时还在一家知名消防器材上担纲专利经理的英国化学家Monty Hyams[1],发现了纸件的化学专利文摘其实对研发人员并不友好,很难从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于是他将这些信息收集起来,做成快报并定期初版,于是就有了1951年的德文特公司[2]。

也正是因为Monty早期对不同国家专利文献的梳理,发现了很多国家公开的同样的发明其实都有同一个“父母”时,在他的努力下,将其归类为一个发明之下,因此Monty也被称为“专利家族之父”[1]。

上世纪80年代,在计算机技术发展起来后,逐步实现了与美国ORBIT情报检索系统、美国Dailog国际联机检索系统、日本情报中心SDC-J和法国QUESTEL的联机。这几大专利情报检索系统基本统治了上世纪主要创新国家的专利信息服务。

德温特相比于其他系统*大的优势是拥有各个领域的专业编辑团队,能够对散落在各个专利局公开的专利数据进行更加深度的加工,给出更好的标题、摘要,并总结发明的新颖性和创造性,对发明的用途和优势进行说明。德温特还拥有自己对专利的分类方法——手工代码MC。

所有这些工作,其实是在帮助各国专利局在专利数据的统一性上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因此在随后的发展中,德温特与超过40个专利局建立了联系,从各个专利局获得原始专利数据,经过他们的深加工后,再回传到各个专利局供审查员使用。

可以说,德温特的历史,基本就代表了全球专利数据库的发展史。它做了一件“****,后无来者”的事,至今依然没有一款专利数据库产品能比肩德温特的地位。

德温特后来成为汤森路透集团知识产权与科技的一款旗舰产品,早在上世纪60年代汤森路透就入股了德温特,直到1984年将其完全收购[2]。

但是随着汤森路透在2016年将知识产权与科技部门出售,*终由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 Plc)接手。

科睿唯安随后开展了一系列的资本操作:2019年与Churchill集团完成合并,并以科睿唯安的名义运营且在纽交所上市;今年8月刚刚完成与全球**的知识产权服务提供商CPA Global的合并,震惊业界;随着此次与IncoPat爆出的收购消息,补上了中国这一款*重要的短板后,科睿唯安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知识产权数据库和服务方面的巨无霸。

02  科睿唯安此次收购的意图

科睿唯安的骨子里流着资本的血液,资本逐利的天性决定了它不绝不会放过中国这一巨大的市场。

科睿唯安知识产权与标准事业部总裁Daniel Videtto曾经表示“中国市场对我们的业务成功至关重要”[2]。

但是中国市场向来都不是外资能够盘踞的天下,谷歌、亚马逊、Uber无一不败走麦城。

很早就携德温特进入中国的汤森路透,其实是占尽了先机,但*终落得个“起了大早,赶了晚集”的结局。

原因就是过度依赖德温特的高端数据资源,和一成不变的专利分析工具。并没有摸清楚2008年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之后,迅速崛起的中国专利市场特点,很多企业对专利的需求往往是入门级数据和辅助性服务要更多。

因此,曲高和寡的“数据+工具”的模式让早期的汤森路透在中国市场几乎没有什么进展,除了一些像中科院等不差钱的机构外,市场开拓非常有限。

反观抓住了2008年后中国专利大跃进带来红利的智慧芽(2007年成立,2010年进入中国)和合享新创(2008年成立)两家数据提供商,从一开始就是以更低的门槛、更好的服务来切入这个赛道,与德温特的“数据”和“工具”分离售卖不同,中国企业将其打包整合到统一的平台,并以远远低于德温特的价格迅速打开并占领了中国市场。

另一点原因,中国市场独有的专利分析“服务”市场,则是汤森路透所远远没有预料到的。等智慧芽和合享新创都将专利分析服务作为一块重要工作来全面推动数据库的业务时,汤森路透才逐渐开始打造“数据+工具+服务”的模式,但此时大部分市场已经被两家中国企业瓜分殆尽了。

在了解这些背景后,也就不难理解此次科睿唯安为何要收购一家中国专利数据库提供商了。

1. 补齐中国短板

拥有除中国数据和资源外全球*好专利数据库和分析工具的科睿唯安,*后一块拼图一定是来自中国,因此收购中国这一领域的优势企业也就在情理之中。

收购之后,科睿唯安获得的不仅仅是更好的中国专利数据资源,更是覆盖面几乎达到中国一半的企业、科研机构等用户资源。

这种收购,科睿唯安只赚不赔。

2. “洗白”以应对中美贸易战

猜测此次对纯中资的Incopat专利数据库的收购,还不仅仅是为了占领中国市场。可能与正在进行的中美贸易战也有关。

随着中美进入全面对抗阶段,未来是否会形成两个独立的体系,都存在很大变数。科睿唯安的美资背景,对其未来开展中国业务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如果有一天中美实现科技脱钩,很有可能科睿唯安就不得不退出中国市场。

而此次收购纯中资的IncoPat专利数据库则很有可能为其建立起来一个“缓冲区”。而这可能也是为何此次收购的对象不是智慧芽的原因,因为论覆盖面和数据库本身,智慧芽和合享新创都是伯仲之间,只是智慧芽外资(新加坡)的背景,使得科睿唯安很难获得这样一个“缓冲区”。

3. 中国市场的收购脚步可能还没完

如果以为科睿唯安收购IncoPat就完成了对中国的布局,就太小看它的“野心”了。

全球超过1亿条专利数据库的未来在哪里?其实,科睿唯安也早就看到了。那就是需要借助AI技术来实现以前人工繁琐的工作,甚至人工难以作出的分析。

为此,科睿唯安拥有一只50位数据科学家、算法工程师、知识产权专家组成的AI团队[2]。配置如此豪华,可以说全球没有第二家专利数据服务提供商能做到。

但实际上,并没有发现德温特的AI技术有多厉害,这本身就是问题。

中国的另外一家专利数据库服务提供商的Patentics系统则效果更好,可以说,仅凭创始人裘博士(美籍)一人,就能够打败科睿唯安的50人AI专家团队。

所以,AI技术在专利数据库上的技术薄弱点,或是科睿唯安下一个重要收购的战略点。实际上,科睿唯安早几年就一直在与Patentics在商谈收购事宜。

因此未来有一天,如果IncoPat和Patentics合体了,也不要觉得意外。

03  中国专利数据库的未来

如果当今中国使用*广泛的几款专利数据库:IncoPat(美资控股)、PatSnap(新加坡)、Patentics(美籍华人),都不再是纯正中国血统了。

如果真的到了中美科技脱钩那一天,会发生什么?中国专利数据库的未来又该如何书写?

其实说到这一点,就不得不说一说这几家专利数据库服务供应商长期以来的生存环境,以及国家在专利数据库上的投入到底持一个怎样态度。

1. 从群雄混战到三分天下

中国民间一直不缺专利数据库服务提供商,但*终形成一定气候的也就IncoPat、PatSnap和Patentics这三家。

Patentics更多的是受专利审查员青睐,所以论影响力来看只能算半家。Patentics完全依靠***裘博士的集技术、算法和专利与一身的绝技来支撑,确实在智能检索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从专利审查员甚至自掏腰包购买账号都要使用就可以看出。但是这个系统存在天然瓶颈,就是对数据的深加工几乎为零,这也是无论如何变换AI算法都会存在短板的根本原因,而想改变这一点,对于一个依靠只有一个核心人员的公司而言,难度堪比登天。

IncoPat和PatSnap有更成体系的服务团队,在数据格式处理方面是目前国内*好的专利数据库。但是这个处理也仅是基本格式的处理,远远没有达到像德温特数据库的投入力度,而且也永远不可能达到,德温特的模式在纯市场环境中一定会死掉的。

2. 政府的缺位与补位不足

正式因为“做市场”与“做事业”完全是两码事,所以三家公司不可能以“情怀”做支撑实现德温特那样的伟大事业。

那么中国市场到底需不需要“中国的德温特”出现?

我认为是非常需要的,原因有两点:

一是专利大数据可以看作是专利界的“核弹头”。中国已经连续多年的发明专利量是美日欧韩几大局之和了,中国专利局已经是名副其实的大局了,其中越来越多的专利数据资源为其增色不少,可以说谁掌握了更多的专利数据,谁就掌握了更多的话语权。对一国来说,石油是战略资源;对电动汽车来说,锂是战略资源;对专利界来说,专利数据是战略资源。

二是专利深加工可以看作是专利界的“核武器”。如果要将“核弹头”形成威慑力,如果没有“核武器”的搭载是难以实现的,而专利数据的深加工就是专利界的“核武器”,这是决定一个专利局是“大局”还是“强局”的关键。除了德温特公司****的从标题、摘要、效果和分类进行全面加工外,其他任何一个机构包括各专利局是无能力开展相关工作的,但是美日欧三大局是有自己独立的分类体系的(目前全部整合称为CPC分类),这也说明了历史上在制定专利界游戏规则上,中国一直处于跟跑状态,如果在这一点上没有突破和创新,中国专利局在国外同行眼中可能始终就是“大而不强”。

为什么屡次提到深加工的专利数据这么有用?

因为在信息海量的时代,如何辅助研发快速的寻找现有技术,解决现有公开技术与创新研发间的信息不对称,是一项技术含量非常高的工作。这不仅仅是七十年前Monty创立德温特时要试图的解决的问题,更是我们这个信息爆炸时代面临的重要问题。

更好的专利数据,意味着更高效的确定创新研发起点,少走弯路,直达痛点。而缺乏这个意识,则意味着大量无用专利的产生,不仅降低研发效率,而且挤占有限的专利审查资源,造成大量低质量专利的产生,不仅审查员苦、代理人也苦,恶性循环就是这么来的。

因此,这是一个长长的传导链条。并不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关系。我们已经习惯了打击低质量专利申请,从严专利审查标准,但是却忽视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源可能并不是表象中我们看到的那些因素。

所以这是一个值得做的事情,但是利用市场自我能力是无法完成的。这种情况下,政府一定要挺身而出。但是从近二十年的发展来看,政府主管部门对专利数据的深加工是没有深刻认识的,或主管这块业务的部门是一个弱势部门。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这是一项费力却不显成绩的事情,其光鲜程度远比不上搞专利运营、专利分析服务带来的社会影响。

这是政府之所以缺位的原因。

另一方面,政府在支持民营专利数据库的发展上也存在补位不足的情况,我想这三大数据库应该都很想进入到专利局的服务体系中,至少政府的支持可以让企业维持基本运营,并腾出手来开展更深度的发展。但是除了两家外资和外籍背景的不太可能实现这一“梦想”外,Incopat这种纯中资的数据库也没有获得政府的支持,就很难理解了,或许也是此次被外资收购的潜在因素之一。

那由政府牵头重新打造一个IncoPat难不难?

从操作层面来看,确实不难,目前大部分数据库都是用的公开专利数据,做的处理和整合,难在IncoPat和PatSnap已经形成的“护城河”——到底有多少用户愿意去重新换一个使用功能基本类似的专利数据库服务商呢?

所以,如果政府牵头,要做就做一个与现有系统都不同的新产品,而这个“新”怎么体现?可能关键点还是落在“底层数据”上。

3. 下一个十年,中国自主专利数据库该怎么做?

**通过的新《专利法》中有一条修改可能很多人都会忽视它的作用,但是如果用好了,不仅上述所有问题都可以解决,而且可以帮助中国专利局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让国外同行真正另眼相看。

第二十一条 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应当按照客观、公正、准确、及时的要求,依法处理有关专利的申请和请求。

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应当加强专利信息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完整、准确、及时发布专利信息,提供专利基础数据,定期出版专利公报,促进专利信息传播与利用。

在专利申请公布或者公告前,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及有关人员对其内容负有保密责任。

第二十一条修改中*重要的是增强了“专利信息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此,国家知识产权局还新设立专门的职能部门来推动,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其中增补的两个重点工作:“提供专利基础数据”、“促进专利信息传播与利用”。

我认为这两项工作一定要有主次和取舍。

“提供专利基础数据”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提供基础的专利数据,我建议一定要往纵深去做,做出“中国的德温特”来,虽然这是又费力又不见成绩的活儿,但是其重要性程度和优先级应该排在所有其他工作之前,因为这个事“市场”自己做不了,只有政府有能力投入去做。

“促进专利信息传播与利用”,我认为从政府角度应谨慎去做,更多的交由市场去做,目前政府体系下做专利分析、预警、导航的机构已经多的数不过来了,前期引导激活市场的目的已经达到,要逐步整合散乱的资源、甚至要从政府角度退出这一市场,完全交由市场化的模式去发展。

未来十年,政府的重心应当放在在基础专利数据的处理上,把失去的二十年给找补回来。就好比政府只需做好“搭桥修路”的基础设施工作,车辆自然就会跑的更快和更好了。

04  写在*后

说了这么多,那企业到底还能不能用这些“外资”背景的专利数据库?

当然可以!

这篇文章的目的并不是想引起大家对使用“外资”背景中国专利数据库的担忧,而是希望引起政府在应该承担的责任上的意识。

就像美国政府一直质疑华为5G的信息安全问题,实际上并不是信息安全本身出了问题。因此,在中科院、众多高校、经济命脉部门都还在使用国外专利数据库时,中国企业可以大胆放心的使用这些中国专利数据库。

后面我还会就几款主流的专利数据库及各自特点,尤其是在底层数据、专利检索、分析服务上的特点进行展开,希望能够帮助企业找到合适自己特点的专利数据库产品。

不过,科睿唯安的此次收购,一下将IncoPat专利数据库纳入到了一个大体系中,可以想象,未来IncoPat势必将有机会融合科睿唯安其他的高端资源,中国专利数据库的整体格局将出现结构性的变化。

按照科睿唯安对数据库产品的定价,IncoPat是否会出现和德温特数据库那样的每年价格递增的模式,不排除这个可能,就看科睿唯安想怎么做好这款产品的定位了。

如果担心价格上涨,建议如果是刚需,倒可以多屯几年,对这款产品的利好是跑不了了。

这*后一句写的我都觉得像整个画风变成广告了,投个票吧!是的话,IncoPat,不,科睿唯安,我要找你要钱去了……来源: 企业专利观察作者:吴征


免责声明:当前页为 为什么对科睿唯安收购中资IncoPat专利数据库要提高警惕产品信息展示页,该页所展示的 为什么对科睿唯安收购中资IncoPat专利数据库要提高警惕产品信息及价格等相关信息均有企业自行发布与提供, 为什么对科睿唯安收购中资IncoPat专利数据库要提高警惕产品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由店铺所有企业完全负责。世界工厂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亦不涉及用户间因交易而产生的法律关系及法律纠纷,纠纷由会员自行协商解决。

友情提醒:世界工厂网仅作为用户寻找交易对象,就货物和服务的交易进行协商,以及获取各类与贸易相关的服务信息的渠道。为避免产生购买风险,建议您在购买相关产品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及产品质量。过低的价格、夸张的描述、私人银行账户等都有可能是虚假信息,请您谨慎对待,谨防欺诈,对于任何付款行为请您慎重抉择。

投诉方式:fawu@gongchang.com是处理侵权投诉的专用邮箱,在您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请将您真实身份信息及受到侵权的初步证据发送到该邮箱,我们会在5个工作日内给您答复,感谢您对世界工厂网的关注与支持!

苏州广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进入店铺
2009成立时间
66万注册资本
50-99人公司规模
9个资质证书
联系方式 荣誉资质 企业档案

电话13402671757

传真0512-62920895

手机13402671757

QQ2574439638

地址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东环路1580号万宝商业广场608室

发证时间:2016-02-04
发证时间:2018-03-07
发证时间:2015-03-03
发证时间:2014-03-04
发证时间:2013-03-05
发证时间:2015-03-04
工商信息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3205056849200698
成立日期2009年01月20日
组织机构代码684920069
经营状态在业
法定代表人李猛
店铺推荐
全部产品
更新时间:2024-04-04
首页 分类 世界工厂 我的 客服
产品属性
业务类型
申请
知识产权类型
专利版权申请
专利版权申请地区
国内专利版权申请
专利版权类型
专利
专利版权申请人类型
公司
关闭
功能直达
首页
产品二维码
搜索
消息
全站同款
意见反馈
用小程序访问该企业,关注及对接
点击保存二维码,微信扫一扫识别
全部分类
工业品
原材料
消费品
智能制造
人工智能
双碳
新能源汽车
农业畜牧
宠物园艺
商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