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难硐室的介绍
中文名称:避难硐室
英文名称:refuge chamber
定义:当灾害发生,人员无法撤出时,为防止有毒、有害气体的侵袭而设立的避难场所。
矿工自救中,设置避难硐室是十分必要的。由于自救器有效时间较短,当佩戴自救器后,在其有效作用时间内不能到达安全地点;撤退路线无法通过;若有自救器而有害气体含量又较高时,避难硐室可以发挥作用。
避难硐室的分类
避难硐室有两种:
一种是预先设置的避难硐室;
一种是当事故出现后因地制宜地构筑临时性的避难硐室。
临时**避难硐室设备设计制造安装
1、系统构成 避难硐室应由过渡室和生存室等构成,采用向外开启的两道隔离门结构。两道隔离门之间为过渡室,第二道隔离门以内为生存室。 避难硐室内部主要由安全防护系统、氧气供给系统、降温除湿系统、空气净化系统、环境监测系统、通讯系统,电气控制系统以及生命维持系统组成 。 (1)安全防护系统 避难硐室的隔离门、墙应按不低于井下水泵房密闭门的标准建造,密封可靠,开闭灵活。隔离门墙周边掏槽,深度不小于0.2米,或见硬顶、硬帮,墙体用强度不低于C25的混凝土浇筑,并与岩体接实,保证足够的气密性。室内采用锚喷、砌碹等方式支护,支护材料均采用阻燃、抗静电、耐高温、耐腐蚀的材料,保证了避难硐室的整体安全性。 (2)氧气供给系统 避难硐室具备压风、自备压缩氧及自救器三级供氧保障体系。 避难硐室具有压风供氧装置及与矿井压风系统的接口,以在矿井压风系统未被破坏的情况下对舱内供氧。 避难硐室具有及压缩空气供氧,以保证在井下压风系统被破坏的情况下使用(详情请电询徐经理13376168716) 避难硐室配备了隔绝式氧气自救器,自救器使用时间不低于45min,以保证舱内人员从避难硐室向避难硐室转移时使用。 避难硐室通过三级氧气供给体系,能够保障避难硐室内人员呼吸氧气浓度在18.5%~22.0%之间,**不超过23%。 (3)空气净化,降温除湿集成系统 该系统在正常情况下,外部的防爆蓄冰机组利用矿山电源持续维持舱内空气调节装置的冰量,在灾变状态下外部供电中断时,空气调节装置利用较少的能源既可在舱内独立工作,实现制冷,不受舱内电力储备以及外部环境温度的影响,为避难硐室提供必要的冷量,同时通过冷凝作用降低舱内湿度(详情请电询徐经理13376168716) 舱内空气调节装置的出风口能与空气净化装置进风口相连接,与避难硐室空气净化系统兼容,共用空气循环回路,舱内空气先经过空调系统制冷除湿后从空气净化装置进风口进入净化器,再经过药剂层处理,通过空气净化装置防爆风机出风口完成舱内循环过程。 过该集成系统的调节,保证舱内的各项数据都能够维持在以下范围,从而保证逃生人员的正常生存 (详情请电询徐经理13376168716) 避难硐室内环境指标 (4)环境监测系统 公司自主研发的多参数超低功耗传感器以及监控主机能够在耗电量很低的情况下正常运行,能够对舱内舱外的环境参数进行实时监测、显示,并超限报警。避难硐室内环境监测的参数包括CO、CO2、O2、CH4、温度和湿度;舱外环境监测参数包括CO、O2、CH4、CO2、温度。监测设备及其传感器件具有高可靠性、高安全性、低能耗、自动化程度高的特点,操作简单,符合本质安全型要求及相关产品标准的要求。 该环境监测系统能够与煤矿现有的监测监控系统连接,通过上位机将舱内舱外的实时数据传送到煤矿的总调度中心。 环境监测系统包括:多参数监测主机、GCF抽放气体参数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声光报警器、传输接口等(详情请电询徐经理13376168716) 多参数监测主机、GCF抽放气体参数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声光报警器置于避难硐室内,避险人员可通过多参数监测主机上的液晶显示实时监测舱内各环境数据,上述传感器均可采用12-24V供电,总功耗3.5W左右。传输接口与主机连接,井上工作人员可以实时的观察避难硐室内的环境参数。 (5)通讯系统 避难硐室具备有线通讯、无线通讯、应急通讯及各通讯方式失效情况下的信息交流方法,形成多级通讯保障体系。避难硐室具备与井下通讯网连接的接口;无线、应急通讯应具备双向通讯功能,通讯距离应不小于1000 m。 (6)动力保障系统 动力保障系统即动力电源系统主要由镍氢电池、管理系统、电池 箱体三部分构成。 镍氢电池是高功率、无污染、免维护的动力型绿色电池,具有比功率高、寿命长、内阻小、大电流充放电效率高、耐过充、耐过放、无记忆效应等优良特性。 电池箱结构设计合理,散热性能良好;安全可靠;安装、维护方便快捷。 避难硐室应具备外部电源接入接口,在避难硐室处于备用状态下利用外部电源对避难硐室内部电源充电。外部电源及电源接口应有完善的安全保护,保证在意外情况下的供电安全及灾变条件下外部电源中断时避难硐室内部的供电安全。 避难硐室内部供电采用集中、分散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集中电源和容量较大的分散电源均采用矿用隔爆兼本质安全型防爆型式,具备自动充电、电量显示、均衡充电、均衡放电等电源管理和过充、过放等安全保护功能。 避难硐室内、外部供电应能自动转换,转换时间不大于0.1S。 (7)生命保障系统 a、避难硐室备有在额定防护时间内额定人员生存所需要的食品和饮用水,并有足够的安全余量。 b、避难硐室备有应急救助所需要医疗设备,包括急救箱、苏生器等。 c、避难硐室备有必要的应急维修所需工具箱、灭火工具等。
避难硐室实物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