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曲阳雕刻之乡续写辉煌
2013-08-25  点击:76

  2011年2月28日,对曲阳来说具有历史意义。 

  当天,文化部举行***文化产业试验园区授牌仪式。曲阳雕塑文化产业园区被文化部命名为“***文化产业试验园区”。这是全省**个***文化产业试验园区。

  曲阳,站在了新的起点上。百舸争流,不进则退。雕刻之乡要振兴,必须立足高远曲阳石雕雕刻技艺源远流长,其始于汉、兴于唐、盛于元。元代,石雕艺人杨琼雕刻的“一狮一鼎”被忽必烈赞为“绝艺”;清朝末年,石雕艺人刘普治雕刻的“仙鸽”、“干枝梅”在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银奖,自此“天下咸称曲阳石雕”。

  1995年,曲阳被***命名为中国雕刻之乡;2006年,曲阳石雕被列入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曲阳县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石雕)之乡。

  雕刻,成了曲阳人值得自豪的文化名片。然而,近年来曲阳雕刻业却是“喜忧参半”。喜的是,雕刻仍是曲阳乃至河北省文化产业不可或缺的“脊梁”,在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重大活动中为河北赢得了荣誉;忧的是,曲阳雕刻产业依旧是大群体、小规模,企业间无序、恶性竞争现象严重。同样是雕刻之乡,曲阳雕刻企业数量是福建惠安的一倍,而年产值却不及对方三分之一。

  百舸争流,不进则退。曲阳只能奋起直追。

  2010年4月,该县通过省委宣传部牵线搭桥,出资35万元聘请中国传媒大学文化研究院“进驻”曲阳,编制《河北省曲阳县雕塑文化产业振兴规划(2011—2020)》(以下简称《规划》)。

  为使《规划》编制既对接中央、省、市政策,又符合曲阳实际,曲阳县委、县**主要领导多次同课题组一起深入企业调研、座谈,借此碰撞思想火花。

  4个月后,经常做“减法”的规划,在曲阳却做成了“加法”——将石雕、木雕、根雕、铜雕、泥塑等十大门类“打捆”,统称“雕塑”。“雕刻变成了雕塑,‘盘子’里装的东西多了,才能更容易找到新的增长点。”曲阳县委书记王义民说。《规划》将雕刻产业核心区从相关乡镇划出,设立独立行政新区,实行园区管理与新区行政管理一体制,有效解决行政管理无法覆盖核心区的农村土地、道路等雕刻产业发展的老大难问题。

旺铺:曲阳县万洋雕刻有限公司 » 欢迎光临本店

首页

交谈

电话

一键开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