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番鸭啄羽癖的防治
2012-11-06  点击:24

啄羽癖是群养番鸭的一种易发疾病,主要在规模化舍饲养殖的番鸭中发生,而小规模散养番鸭中发生较少。群养番鸭中一旦发生该病,就会发生互啄羽毛的现象。如任其发展,还会引起啄背、啄肛等不良行为,轻则造成鸭体创伤,重则引起死亡,给番鸭养殖户带来经济损失。因此,预防和控制该病发生,对番鸭养殖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发病原因

  1.1  养殖环境因素。养殖环境恶劣与啄羽癖的发生密切相关。番鸭饲养密度过大,运动不足;舍内湿热,通风不良,**、二氧化碳超量蓄积;光线太强或光线明暗分布不均等不良环境因素,会使番鸭兴奋不安,从而引发啄羽行为。

  1.2  各种应激因素。这是番鸭发生啄羽癖的重要诱因。当番鸭遭受剧烈追赶、野兽侵扰、巨大噪声、暴雨雷电、断水断料等重大应激时,机体内多项生理生化指标都会发生改变,引起某些营养素的“临时性缺乏”。换言之,日粮中营养本来能够满足机体需要,由于应激使得机体对某些营养素的需求临时性增加,从而诱发该病。

  1.3  饲料营养因素。有的养殖户为降低成本而自配饲料,导致氨基酸不平衡(尤其是含硫蛋氨酸不足),维生素B、D缺乏,不添加**或添加不足,钙、磷比例失调等,都可引起番鸭啄羽癖发生。在一些饲喂全价颗粒饲料的番鸭场,往往由于高能高蛋白日粮中粗纤维含量不足,也导致啄羽发生。这是因为饲喂全价颗粒饲料使番鸭采食时间缩短,空闲时间较长,鸭群长时间处于一种单调无聊状态,无所事事,加之相互碰撞,很容易形成啄羽恶癖。

  1.4  某些疾病因素。当个别番鸭发生消化不良、球虫病、大肠杆菌病时,肛门周围羽毛被粘结成痂,引起其它番鸭啄食;番鸭体外寄生虫引起体表发痒,也可导致啄羽现象发生。

  2   预防措施

  2.1从改善饲养环境入手:实行网上养殖的,在搞好保温防寒同时,要注意通风换气,勤扫粪便,饲养密度要合理,防止鸭群拥挤;实行地面圈养的,每天要对鸭滩进行冲洗,及时更换添加垫草,并保持一定的洗浴时间,防止羽毛过脏引起啄羽。

  2.2从平衡日粮营养入手:番鸭饲料中粗蛋白质达到营养需要并保持平衡即可。需要重点注意的有两点:一是要适当增加日粮中粗纤维含量。在使用全价日粮的情况下,要搭配饲喂一些饲用糟渣、切碎的新鲜红薯藤、糠麸、青草等,饲喂比例可达到10%左右。二是在自配饲料时要注意蛋氨酸、苏氨酸的添加量,保持氨基酸平衡,并确保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满足番鸭生长需要。

  2.3  从减少人为应激入手:在番鸭规模化养殖中,不宜频繁更换饲料,需要换料时要在饮水或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等抗应激药物;对番鸭进行防疫治疗时,要尽量保持安静,轻抓轻放,不可粗暴追赶;平时不要随意断水断料,尽量不要调整鸭群;在鸭群遭受大的应激后,应根据情况补充电解质多维等抗应激药物。除此以外,冬天要注意加强保温措施,夏天要做好防暑降温。

  2.4  从加强鸭群**入手:给番鸭添喂砂粒,可以提高其消化吸收能力,促进鸭群健康生长。给番鸭饲喂的砂粒,以黄豆大小为宜,将砂粒置入饲养场所,让番鸭自由采食。同时,对番鸭实行定期驱除体内外寄生虫,减少皮肤骚痒发生。

  3   治疗对策

  3.1  番鸭中一旦发生啄羽现象,**被啄伤的番鸭往往会受到其他健康鸭的群攻。因此,对被啄的番鸭要尽快进行隔离治疗,对啄伤部位进行消毒,并查明原因,对症施治。

  3.2  因饲料中含硫氨基酸缺乏而引起啄羽时,除了平衡氨基酸营养外,在日粮中按1-2%的比例添加天然石膏粉(**钙),连喂7-10天,可促使啄羽癖消失。

  3.3  若是饲料中缺乏**而引起啄羽,则应在饲料中添加0.3-0.4%的**。

  3.4  当饲料中粗纤维含量不足引起啄羽时,迅速添喂粗纤维饲料,延长番鸭采食时间和饲料消化量,还可提高钠、钾利用率,控制啄羽癖发生。

旺铺:电白县博贺镇余记番鸭养殖场 » 欢迎光临本店

首页

交谈

电话

一键开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