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气候变暖在中国:西南怪旱为何持续数年?
2012-09-12  点击:14
2009年末至今,肆虐广西、云南、贵州、四川、重庆等西南地区的干旱仍在延续,其中广西西北部、云南大部、贵州西部等石漠化地区*为严重。今年进入5月中下旬的夏季汛期以来,这些地区又多处发生强降雨过程。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令人心急的盛夏伏旱,出现在西南地区雨量充沛的汛期。“早穿皮袄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类似沙漠地区的温差骤变,竟会出现在西南地区的春夏之交……
 
西南地区持续干旱加上其他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令人感到困惑。这些反常现象,是气候的周期性变化造成,还是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该如何应对?
前不久,记者随中国气象局组织的“应对气候变化中国行”采访团,走进广西红水河地区,寻找西南地区气候变化的踪迹,探究应对气候变化之策。
持续干旱使生产生活用水紧缺
冰雹雷电暴雨等灾害也变本加厉
流经广西的红水河发源于云南、贵州,其广西流域是我国西电东输的重要水电基地,也是滇黔桂石漠化交汇地区。有人戏称,红水河打一个喷嚏,几个省区都会感冒。
上溯红水河,经过河池市的大化、巴马、东兰、天峨等县,记者对当地旱情有了直观感受。“看,渔船上山坡了!”在红水河天峨县段,由于河水水位大幅下降,搁浅在岸边的渔船被逐渐“抬上”几十米高的山坡。
“东南风、雨祖宗;东北风、雨太公。”当地一位能掐会算的“老风水”也闹了笑话:“现在不管刮什么风,连‘雨孙子’都见不到,老经验不灵了!”
据统计,广西年平均降雨量在1500毫米左右,是我国降雨量**的地区之一。然而,近几年持续干旱,广西尤其是桂西北山区的老百姓饮水困难,工农业生产也受到严重影响,*直接的损失就是农作物大幅减产。据大化县农业部门负责人介绍,在*干旱的2010年,当地种植的玉米等主要农作物减产20%左右。
在“看天吃饭”的天峨县,由于我国第二大水力发电站岩滩水电站发电量急剧减少,去年财税收入由约5亿元减少到3亿多元。“今年情况更严重。岩滩电站设计发电量为160亿千瓦时,可是1至4月,发电量**不到10亿千瓦时。”天峨县副县长表示,位于红水河发源地的云南连续四年大旱、贵州三年大旱,本地也持续干旱,红水河来水不足发不出电。“今年县财政的窟窿更大了,都不知道怎么弥补。”
怪!这样一个字眼,用来描述近几年的天气和气候变化情况*贴切。老百姓反映,当地不仅干旱严重,冰雹、雷电、暴雨等灾害也变多了、变厉害了。“过去下冰雹,**的雹子也不过拇指头大小。这两年怪得很,大得像鸡蛋,能把屋顶击穿、把人砸死!”
“今年1至4月,连续几个月的低温,把我养殖的罗非鱼全部冻死了。”河池市东兰县东兰镇同拉村网箱养鱼户韦树华说,前几年觉得春季的水温不错,投放的罗非鱼长得很好,谁知道今年会出现这种情况。
持续干旱源于全球气候变暖
旱涝急转和冷冬现象也由此造成
旺铺:西安碧水源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 欢迎光临本店

首页

交谈

电话

一键开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