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茅台酒厂是哪三家合并?成裕烧坊旧事录
2020-08-05  点击:40

茅台是由三家茅台镇当时较大的烧坊合并改制而成,分别是成裕烧坊,荣和烧坊,恒兴烧坊,对应华茅,王茅和赖茅。可以说,要了解茅台酒的历史,绕不开这三家烧坊。那么,它们是在怎样的情境下诞生?由谁建立,又是如何发展?接下来我们将分享三家烧坊之一的成裕烧坊旧事发展史系列内容。


成裕烧坊于同治一年(1862年)开设,成裕烧坊创始人是华联辉,华氏原籍江西临川,始祖于康熙年间来贵州经商,定居遵义团溪,几代人都以贩盐为业,并以此发家致富。华联辉既继承经营盐业,又读书应试,中咸丰乙亥科举人。光绪三年(1877年)受聘为四川盐法道总文案,协助唐炯推行“官运商销”新盐法,其弟华国英也是举人,长期任四川官盐总办。


华氏兄弟先后经办盐务,控制川盐运销,在茅台镇开设“永隆裕”盐号,在贵阳开设“永发祥”盐号。据华联辉的孙子华问渠回忆,在咸丰末年,华联辉的祖母彭氏在一次闲谈中偶然想起年轻时路过茅台曾喝过一种好酒,嘱咐华联辉到茅台时带些回来。华联辉到茅台时,战争方过,到处是残垣断壁,原先的酒房已夷为平地,作坊主人也不知下落,华联辉决定在茅台设坊烤酒。


恰好这里作坊旧址的土地已收入官产,官府正将其变卖,于是华联辉便购得原作坊旧址杨柳湾的那片土地,找到昔日的酒师,在旧址上建立起简易作坊,酿出的酒果然如同祖母当年所饮的一様。于是继续酿造,仅作为家庭饮用或馈赠亲友,不对外销售。因酒质优良,亲友交口称赞,纷纷前来要酒,于是,华联辉决定将烧坊扩大,定名为“成裕烧坊”。


起初,酒房规模不大,只有两个窖坑,年产1750公斤,酒名叫“回沙茅酒”,产品由他在茅台和贵阳的盐号代销。华联辉的儿子华之鸿接办之初,仍作为附带业务经营。直到茅台酒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奖后,才引起华氏重视,年产量扩大到8500-9000公斤。


1936年后,川黔、湘黔、滇黔公路相继通车,给茅台酒运销省外创造了条件。到了华之鸿的儿子华问渠经营,曾打算扩大生产,因经济力量不足未能实现。1944年,成裕烧坊遭火灾大部烧毁,华问渠恢复重建并扩大规模,窖坑增加到18个,年产量*时达21000公斤。


华联辉是公认的华茅酒创始人,其孙华问渠接手家业后,促成了成裕烧坊合并为国营茅台酒厂,解放后任贵州工业厅长。华家是贵阳清末民初三大家族之一,其余两家为唐家和高家,当年流传着华家的银子(擅长经商)、唐家的顶子(会做官)、高家的谷子(田产多)之说。。


旺铺:贵州省仁怀市成裕烧坊酒厂有限公司 » 欢迎光临本店

首页

交谈

电话

一键开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