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茶文化是传统文化中*顽强者
2010-04-18  点击:47

    中国首先是以丝绸和茶让西方人敬仰的。据说红茶*原始的制法是以脚掌揉之而后晒干,而西方人*喜欢喝中国的红茶,如此说来,他们一点也不惧中国茶农的脚底汗臭味了。这说明,茶是中国的一个品牌,西洋人对中国品牌“茶”都到了顶礼膜拜的程度。

    茶成为中国符号的历史太久长,郝懿行在《证俗文》中考证:“考茗饮之法始于汉末,而已萌芽于前汉,然其饮法未闻,或曰为饼咀食之,逮东汉末蜀吴之人始造茗饮。”说明饮茶的历史已有了两千年。但接近现代的饮法,却从唐代始。明代田艺衡在《煮泉小品》中考证:“唐人煎茶多用姜盐,故鸿渐云,初沸水合量,调之以盐味……”这有些像民间的姜糖茶了。
 
 茶事盛行却在宋代。诗人陆游有诗云:“我是江南桑苎家,汲泉闲品故园茶。只应碧缶苍鹰爪,可压红囊白雪芽。”说明喝茶已很有些讲究了。现在,各城市茶馆林立,应该是中国茶事*繁盛的时期。如果说中国有许多传统文化已被西方文化摧毁,唯有茶文化仍顽强地抵御着西方的咖啡文化。虽然各城市也有许多的咖啡馆,但比之肯德基受青少年欢迎的程度,还是差远了。
 
 茶馆为何如此发达起来?官员疲惫于官场,茶馆不失为静心之处;商人谈买卖,茶馆不像酒桌,一桩桩交易冷静得很;情人幽会,既高雅又不铺张……更多的原因是,许多家庭成员围坐一起吃餐饭已成难事,小锅小灶侍弄半晌食之无味,茶馆便成了多少人家的小厨房——这大抵是古人从未料到的事。      

 茶馆不再是单一的品茗之处,还兼有果腹与议事的功能,我认为此风源于广东和上海。早在民国时期,广东人的茶馆就有食品供应,饮茶倒是副业。那时,广东人进得茶馆,先点上几碟点心,然后才是一壶清茶。上海人在民国时期遇有纠纷,不愿去接受所谓的法律裁决,而是请了第三方做调停人主持公道,在茶楼里“吃讲茶”,互相和解。看看现在的茶馆,不正是具备了这两方面的特征么?煲仔饭花样众多,还有稀饭、水果、零食之类,远比当年广东人进茶楼一碟点心丰富多了。

旺铺:昆明古树飘香茶叶有限公司 » 欢迎光临本店

首页

交谈

电话

一键开店